<optgroup id="zmpaz"><em id="zmpaz"></em></optgroup><acronym id="zmpaz"></acronym>

  • 
    <strong id="zmpaz"></strong>
  • <span id="zmpaz"><output id="zmpaz"></output></span>

    <ol id="zmpaz"></ol>

    <span id="zmpaz"><sup id="zmpaz"><object id="zmpaz"></object></sup></span>
  • 十二五”規劃

    • 十二五”規劃

    南京市聾人學校、南京聾人高級中學 學校發展“十二五”規劃

        教育是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促進人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寄托著所有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教育對聽障青少年兒童,又具有更特殊的意義,聽障青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發展,人的尊嚴以及未來幸福的生活,既取決于政府扶持與社會的關心和接納,也取決于適合的、特別的、優質的教育。發展現代的、高品質的聽障教育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也是一個地區文明建設的必須。

    南京市聾人學校發源于八十四年前的中國第一所國立盲啞學校;南京聾人高級中學受國家教委和中國殘聯委托創辦,是我國第一所聾人普通高中。歷史賦予南京市聾人學校和南京聾人高級中學在中國聾人教育史上里程碑的意義。幾代聾教園丁為了每一個聽障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為了學校的發展,辛勤耕耘、奉獻愛心,使學校有了長足的發展。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學校在辦學體系方面日臻完善,形成了學前教育、義務教育、職業中專、普通高中一整套辦學體系;辦學思想日益成熟、科學,成為引領學校發展的指南;學校在聾校課程建設、聾學生德育及聾校管理方面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學生陽光,有上進心,知識豐富、能力得到培養;一支富有愛心、知識專業、教學有方、育人用心的聾校教師隊伍正在成長;學校在諸多方面的發展已領先于同行。這些都為學校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隨著社會經濟、文化、政治的發展,教育日益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個人發展的必要條件,人們受教育的條件和機遇越來越充分,人們的素質也將得到提高,社會對人的要求也將日趨完善。聽障青少年兒童一方面將會得到政府和社會更多的支持和關心,另一方面,為了提高自身素質,更好融入并參與社會生活,聽障學生也需要得到更適合的、更特別的、更優質的教育,為自身的發展和幸福奠定基礎。同時聽障青少年兒童與普通中小學生的差異又必然導致聽障教育的復雜性和艱難性,加之中國聽障教育起步晚、研究少,也使得聽障教育發展舉步維艱,聽障教育學校老師任重而道遠,需要有更長遠的謀劃、更大的努力和更多的付出?,F根據國家、省、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要求,特制訂學校發展"十二五"規劃。

    一、總體戰略

    ㈠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遵循教育規律,以推進教育現代化為主線,以提高教育質量和實現教育公平為重點,以研究聽障學生心理特點和聽障教育方法為突破,不斷滿足聽障青少年兒童及其家庭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為每個聽障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可持續發展,為幫助聽障學生融入社會、共享社會文明的進步成果,平等參與社會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

    ㈡辦學思想

    客觀、科學認識聽損給學生成長和發展帶來的各種限制和影響,深入研究聽障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行為方式,承認聽障學生與普通中小學學生之間的差異,用最少受限制的、適合的、特別的、優質的教育,縮小聽障學生與普通中小學生之間的差距,并開發聽障學生潛能,使之揚長避短。在具體教育實踐中,要繼續堅持"一切為了學生,始終著眼未來"的辦學宗旨,以學生健康成長為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進一步確立聽障學生生理有缺陷但心理應是健康的,聽障學生身體有殘疾但品德應是優良的,要用全面的、適合的、特別的、優質的教育,為聽障學生融入社會、共享社會文明成果,平等參與社會經濟、文化、政治生活奠定基礎的教育信念。在工作中要著力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注重潛能開發和缺陷補償,積極探索和實施醫教結合,實現教育和康復的有效整合,堅持德、智、體、美、勞全面教育,為社會培養合格的勞動者。

    ㈢工作方針

    育人為本、改革創新、學普研特、普特融合、內涵發展、提高質量,關注每個學生的成長。

    1、育人為本。把育人作為學校工作的根本要求。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深入研究聽障學生身心特點,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培養聽障學生積極面對人生、全面融入社會的意識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精神,并具有一定的現代科學知識、人文素養。

    2、改革創新。要把改革創新作為學??茖W、持續發展的強大動力。未來5年要在現代聾校制度建設、學校文化建設、辦學理念、課程建設與實施、育人方式、教學方法、隊伍建設、學校管理、辦學機制、評價方式等諸多方面進行改革和創新,要以學普研特、普特融合方式借鑒普通中小學改革創新成果,要以激發教職工主人翁意識為抓手,形成以教職工為主體的學習型創新團隊,積極探索我國聽障教育中的問題,力求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力爭成為全國聽障教育發展的創新基地,創造一系列在全國同行中有影響、有示范意義的高質量、高水平的聽障教育改革理論和實踐成果。

    3、學普研特、普特融合。聽障學生的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其本身兼有普通中小學教育的一般性和聽障教育的特殊性。在學生培養目標上,既要力求為學生全面融入社會奠定基礎,又要針對聽障學生的身心特點,培養學生積極面對人生,培養學生自尊、自信、自強的精神。培養目標的共性就要求聽障教育首先要積極汲取普通中小學教育中積極的、有益的因素為聽障教育所用。在未來5年中我們要在思想觀念、方式方法、教師專業化,學校管理等方面進一步向普通中小學教育學習,采取走出去和請進來等多種方式,充分利用一切有益于聽障教育發展的普教資源(包括人才資源,智力成果、課程建設與實施、軟件技術、培訓資源)進一步擴大和加深與普通中小學的人員交往和信息交流,普為特用。在學習普教的同時,我們更要沉下去研究聽障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行為方式,探索聽障學生的教與學的規律性和有效性,實施最少受限制的、適合的、特別的、優質的教育。由于歷史等諸多原因,我國聽障教育起步晚,研究少,與世界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存在比較大的差距。長期以來,聽障教育規模雖有擴大,體系也在完善,但在學生身心特點,教育理念、課程建設、育人方法、教學方法、康復訓練、學校管理等方面研究還不夠,辦學中還存在較多和較大的盲目性,影響了聽障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未來5年,我們一方面要充分學習國內外研究的成果,另一方面要在有關院所和專家引領下,以行動研究為主,切實研究和總結發現聽障教育的特殊性與規律性,轉變和完善教育教學,康復訓練、教育科研、學校管理等行為方式,使辦學能切合學生特點和成長發展的需要。

    4、內涵發展,提高質量。學校在經過"十一?五"期間的辦學規模擴大之后,已基本穩定在現有辦學體系和規模之上,預計到2012年秋季學?;窘ㄔO也將完成,辦學條件改善也已基本到位。未來5年學校要在原有的規模與內涵發展并重的基礎上,將全力轉變為內涵發展,要把提高辦學質量以促使每一位學生健康成長和可持續發展作為衡量學校各項工作的根本指標、在堅持內涵發展過程中,我們要確立學校發展的共同愿望并以此作為全校行動的引領;研究聽障學生個性心理特征和行為方式,探求聽障學生教育教學規律,進一步深化課程建設和課堂教學改革,增強教育教學的有效性;完善開放的、有效的校內外系統(包括師生的、學科、年級、校際、普特、學校與社會、學校與國外等),最大限度的共享有益于師生發展、學校發展的各種資源;以完善評價機制為核心,進一步加強學校內部管理;加強教職工隊伍建設和教師專業化發展,打造全國一流的聽障教育教師隊伍;以行動研究和理性思考并重,推進學校教育教學科學研究;以自強不息與和諧融入為主題,加強學校文化建設。

    5、關注每個學生的成長。文明社會要求形成全民的教育,現代公共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最終應落實到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和教好每一個學生上來。聽障教育對象的特殊性使得學生的個性差異大,教育的難度更大。為此,我們要用具體的措施和行動來真正關注每一個和教好每一個學生。我們要努力做到:了解每一個學生聽障造成原因和聽力損失程度及學前家庭教育背景并跟蹤其變化與發展;選擇適合的教育教學內容和有效的教育教學方法;實施分類、分層、分組、分別教育教學;要采取課內、課外輔導相結合;小組與個別輔導相結合;提優與補差相結合;心理輔導與心理咨詢相結合;行為習慣養成與道德理想教育相結合等多維度、多角度、多層次、多方面針對每個學生特點實施最少受限制、最適合的教育,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發展,使每個學生都能成為最好的自己。

    ㈣學校發展總體目標

    認真完成《南京市教育發展"十二?五"規劃》和各級"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的相應任務,創建全國一流聽障基礎教育,以辦學高質量彰顯辦學特色,努力追趕世界發達國家及地區聽障教育同期的高水平,力爭成為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的特教名校。

    二、事業發展

    ㈠學前教育:學前教育對幼兒身心健康、習慣養成、智力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聽障幼兒學前教育對聽損幼兒健康成長意義更為重要,并具有搶救性康復與發展的作用。我們要充分用好用足國家對幼兒教育重視的有利環境和對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的優惠政策等。未來五年學前教育發展的重點:要積極采用國內外最先進、最科學、最有效的聽力語言訓練方法指導我校聽訓工作;要繼續開展以交往為主題,以開發智力和健全認知為重點的聽力語言康復訓練;要進一步探索0.5--3歲幼兒的聽力語言康復訓練方法;要加大個訓力度;要積極探索親子同訓和家庭參與康復的模式;要探索醫教結合的語訓方式;要擴大開展人工耳蝸植入術后的幼兒的語訓;要發揮省聾教育資源中心的作用,對全省特校聽損幼兒聽力語言康復訓練工作給予更多的支持和指導。繼續保持我校聽力語言康復中心工作在全國的領先地位。

    ㈡義務教育:義務教育發展首先要繼續堅持南京聽障兒童入學零拒絕原則,保障聽障兒童受到最基本教育的權利。在實施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品行培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健康體魄,養成良好習慣,形成和發展言語及思維。關注普通學校國家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反思、總結和改進工作,積極響應國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調整安排和教材的改進,繼續優化義務教育階段課程,加強研究適合聽障兒童發展的聽訓課程和教育部、中殘聯推廣的《中國手語》實驗課程。

    ㈢高中教育:參照國家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方案,完善普通高中課程體系,創造條件開設豐富多彩的選修課,為學生提供更多選擇,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注重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自主學習、自強自立和適應社會的能力。繼續進行聾人綜合高中課程實踐和研究,加快進行聾人高中"國際班"試點工作,積極進行聾人高中辦學多樣化、特色形成和品牌創建的實踐和研究。

    建立高中學生發展指導制度,加強對學生的理想、心理、學業及發展等多方面的指導。

    認真總結聾人普通高中辦學成果,積極籌備并隆重召開2012年秋季由我校承辦的"中國聾人高中階段教育發展戰略研討會"。

    ㈣隨班就讀支持與省資源中心建設

    1、積極探索我國基礎教育體系中聽障學生隨班就讀工作支持體系建設。首先,要建立跟蹤及支持我??祻椭行膬和貧w普校學習的保障體系;其次,要主動與普校聯系,收集隨班就讀學生信息,初步建立支持保障體系,并對普校隨班就讀工作給予一定的指導;第三,在爭取人員編制和經費保障條件下籌建南京中小幼聽障學生隨班就讀支持保障中心并積極探索相應工作機制。

    2、繼續加強江蘇省聾人教育資源中心建設,安排人員專職和兼職從事隨班就讀支持保障和江蘇省聾人教育資源中心工作。積極發揮資源中心在課程建設、教育教學研究,聾兒語訓,師資培訓等方面的輻射作用。

    三、主要任務

    ㈠素質教育。

    1、把育人為本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堅持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提高聽障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精神,塑造學生健全人格,構建適合聾學生特點,幫助學生適應社會,具有我校特色的學生教育體系。積極利用校內外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有益于聽障學生健康成長的活動;更加注重家庭和社會在學生教育中的作用;把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和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及發揮班主任在育人中的作用有機結合起來;進一步發揮品生、思品、思政等課程的專項育人功能,發揮各門課程教學的育人功能,堅持寓德于教;充分利用晨會、班隊會、團日活動、個別教育、心理咨詢與輔導等形式構建德育有效時空。努力做到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不放棄一個學生。

    2、把課程和教學改革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措施來抓。要繼續發揮課程建設和課程領導在學校發展中的作用。在我校原有的課改基礎上,緊跟普通中小學課改步伐,尋找普校課改與聽障學生素質教育的最佳結合點,加大校本課程建設和創新力度,要完善各學科課程實施意見。密切關注普通中小學課程教學有效性的實踐和研究,研究聽障對學生學習心理和行為的影響,探究聽障學生學習規律,努力實現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融合,各學科、教研組要分門類研究各種課型的教學;加強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加強網絡平臺和各類軟件的應用。

    ㈡隊伍建設

    1、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有優秀的教師,才有優秀的教育。要通過各種途徑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首先,要把好入口關,今后5年新進教師原則上必須是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加強現有教師隊伍學歷和學位再提高的工作;其次,要建設一支高水平的能真正發揮引領作用的骨干教師隊伍,今后5年要培養1—2名省級特級教師,1—2名市級學科帶頭人,2—3名市優秀青年教師,啟動校級優秀青年教師評比(每年2—4名);發揮現有骨干教師的作用,為他們進一步發展搭建更高平臺。全體教師要充分認識教育對聽障青少年兒童成長與發展的重要意義,更要充分認識聽障學校教師在聽障青少年兒童健康成長和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敬業、精業、樂業,教好學生,成就自我,發現價值,體驗幸福。力爭在學科教學和育人研究方面成為全省乃至全國有一定的知名度的教師。

    2、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

    堅持把師德建設擺在教師隊伍建設首位。長期開展以奉獻愛心為核心,以凝結與貢獻教育智慧為主要途徑的師德建設活動。以愛崗敬業,為人師表為目標,以崗位奉獻,言傳身教,自律他律為途徑;以職稱評定,優秀評選為抓手,以多元評價、過程評價為杠桿,建立師德建設的有效機制。進一步錘煉教風,形成既有優良傳承又有時代精神的教風。為教師搭建彰顯優秀師德的平臺。

    3、提升教師專業發展水平

    聽障教育具有普通教育的一般性和教育對象的特殊性,聽障學校教師專業化的內涵與外延較之普通中小學教師專業化更深刻和更廣泛,所以聽障教育教師專業化要普特兩手抓,兩方面都要硬,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普特融合。為了提升我校教師專業發展水平:要借助普教教師專業發展平臺和資源,繼續保持我校教師積極參加普教教研、培訓、聽課、競賽及各類研討的優良傳統,要創新模式使之參與度更大和成效更加顯著;要依托高等院所的科研力量和應用最新的研究成果,要和高校建立起定期專項聯系,采取外派學習和邀請專家來校講學、指導等方式提升教師專業發展水平;利用多渠道安排教師參加境內外特殊教育研討和交流活動;要高度重視和發揮課堂是教師專業發展和提升的主陣地作用,定期組織校內教師課堂研討交流,使教師間的相互學習和促進成為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途徑之一;每位教師(包括專業技術人員)要制定自我專業發展規劃,自覺、主動、積極提升專業水平。

    4、加強干部隊伍和服務保障隊伍建設

    按照"德才兼備、注重實績、群眾公認"的原則選拔任用各級干部,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風上過得硬、群眾信得過的優秀人才選拔上來。建立科學可行的干部考核評價體系,大力開展防風廉政教育。加強干部隊伍作風建設,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為學校事業科學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教學輔助和后勤保障人員要真正確立為師生服務,為教育教學服務的觀念,主動服務、及時保障、細致周到、服務育人。要進一步加強職業道德建設和專業素養提升及服務技能提高。

    ㈢教育教學研究

    教育教學研究是實踐與研究相結合的過程,也是問題解決和隊伍成長的過程。研究要立足于教育對象特殊性和教育教學過程的復雜性和艱難性;研究要針對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研究要聯系學生教育實際,要聯系教學有效性的實現。明確研究方向:要側重在聽障學生語言與思維形成與發展方面;側重在有效交流和溝通方面;側重在聽障學生健全人格塑造方面;側重在各科教學和各類學生教育方面。積極開展國家、省市各級,各專業委員會課題研究。要以學校集體課題研究為引領,廣泛開展教研組和個人課題研究。學校將專項制定未來五年教育教學研究規劃,每位教師要制定個人五年教育教學研究計劃,主動申報個人課題和積極參與學校集體課題研究。以研究促進教育教學和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要編撰完成我校教育教學手冊,成立學校學術委員會,試行導師制,修訂教科研獎勵辦法。

    ㈣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未來發展的一種方向,也是未來教育存在的一種方式。在已具備較為先進的硬件條件下,教育信息化就應更加注重師生信息化素養的培養和提升。未來五年要致力于師生信息化意識、能力、技術的培訓,并將該項目列入教師業務和學生學習考核范圍內。

    教育信息化還要注重信息化與課程的整合和信息化技術在教育教學及服務、管理中的應用。學校要引進國內外和普通教育的優質數字化教學資源,開發網絡學習課程,建立數字圖書館和虛擬實驗室。構建數字化校園。

    教育信息化也要重視信息化設備、裝備和技術使用,學校要結合整體改造工作,采購最新信息化設備,更新到期設備,架構云計算網絡。充分利用視頻和屏幕圖象技術,補償聽障學生因聽障所缺失的信息和知識,探索聽訓技術與信息技術的整合以增強聽訓效果。

    ㈤教育開放

    教育開放是教育面向世界的一個重要方面,為加快聽障教育現代化步伐,為聽障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教育,要進一步實施教育開放。具體做法:設立兼職國際教育信息員崗位,專門收集國際聽障教育信息;繼續有計劃派教師赴國外或境外學習;組織教師有計劃的學習國外或境外的教育理論和案例;接受國外訪問團,開展交流活動;創設條件組織師生赴國外或境外短期學習訪問和交流。

    ㈥積極推進依法治校

    依法完善學校章程和制度,依法維護和保障殘疾學生的受教育權利和教職工的合法權益。開展普法教育,提高師生員工的法制素質和公民意識,積極發揮"依法治校示范校"的作用,并進一步探索和創新管理模式,依法實行校務公開,建立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學校管理體制,依法治校、從嚴治教、依法執教、規范管理。

    ㈦建立現代聾校制度

    進一步構建與經濟社會相適應的現代聾校制度,加強與上級管理部門、各相關社會組織及學生家庭的溝通聯系,為學校發展創設更適合的環境和充分利用各種有效資源。進一步完善校長負責制,充分發揮黨委的政治核心作用,進一步完善教職工代表大會和工會參與管理與監督的制度。形成學校在法制法規、教育方針的框架下,依章程自主辦學,自覺接受教育行政部門監督和管理的運行機制。創建安全、綠色、文明、和諧校園。

    ㈧加強學校文化建設

    學校文化建設是學校靈魂塑造的過程,是教師精神家園的構建過程,也是學校高水平發展的頂層設計。我們要在現有學校文化建設的基礎上,適應國家及社會對特教的重視和對人的培養要求及對特校教師的期望,以師生為主體、以自強不息為基礎、以融合為核心、以參與互動為紐帶、以三爭一創為抓手、繼承和創新學校文化。

    ㈨加強黨的建設和黨的領導

    進一步加強黨的思想建設和黨委的組織建設,進一步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黨員干部,教育廣大師生。扎實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深入推進"三高五好"黨建活動,立足本職,立足崗位,立足平時開展"三爭一創"實踐活動。充分發揮黨員在學校各項工作中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增強黨員隊伍生機活力。加強黨對干部隊伍建設的領導。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根據未來五年學校建設和采購工作的重點和特點,完善預防和懲治腐敗的體系,進行反腐倡廉制度創新。

    ㈩全力打造優質、安全、廉潔的教學綜合樓及校園出新工程

    正在進行的學校整體改擴建和校園出新工程是學校有史以來建設規模最大和投入最多的工程,也是學校發展史上的一次重大機遇,要在上級主管部門領導下,在各有關專業職能機構控制下,積極發揮學校的主觀能動性,瞄準國內外同類學校的高標準,建設高品質的、富有歷史文化底蘊、現代科技的、信息化的校園,為師生們提供一個便于學習與舒適的生活、健康成長與幸福工作的環境和場所。并力爭做到工程優質,基建人員優秀。

    同志們,為了學校的創建、新生、發展,我們與前輩們一起奮斗過,創造了諸多佳績,為學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歷史在前進,文明在進步 ,社會在發展,時代賦予了聽障教育發展更多新的內容和更高要求,我們將用愛心和智慧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三级4级全黄